你有沒有覺得一份工作薪水真的不夠花,常常需要兼職才能夠剛好養活一家人,就算只有單身一個人,多出來的錢也存不了多少。
今天跟你分享一個<非常簡單的賺錢方法>,每天花你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能把錢賺到手!!
加入教學影片網址:https://youtu.be/rEkbn2-Sd9E
上面是我的介紹影片,分享這個怎麼賺錢與如何加入,你加入後只需要花個2分鐘點廣告就能賺到錢,有時會再出現新的廣告,每看一則都能賺到錢,還有戳戳樂至少25次到50次的中獎機會,每一次最高能戳到5美元獎勵
所以說,如果你收到的下線越多,你每天的回饋就越高,如果你的下線升級成付費會員,你就可以立即得到2美元的獎勵
先說明一下付費會員,付費會員一年要付17美元,約台幣500元,付費會員的點廣告數量是免費會員的4倍,所以如果你有九個下線變成付費會員,就等於你有18美元可以升成付費會員了
全世界都可以加入,持之以衡下線有一百萬人付費就有一百萬美元囉!最重要的是其他點廣告的網賺非常容易倒,要不然就是升級付費會員收費特別高,有些根本就是變相的老鼠會
話說了這麼多!總之你想想看加入之後把我這一篇文章改成你的丟給你的朋友或者網友看,FB超多可以交友的網站,多認識一些朋友,介紹他們賺錢吧
總之他看過影片就會加入,就會自已點廣告,加入之後你把他拉到我們的FB社團
《星期專訪》林盈達︰五大創新產業 勿複製二軍經驗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3-21
記者鄒景雯/專訪
新政府提出五大創新研發產業為核心的產業政策,希望帶動產業轉型與升級,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林盈達指出,追求新題材,不如改革方法,方法不改革,用力推新題材,只會浪費資源去複製二軍經驗,無法大幅提升、甚或確保台灣整體高科技產業的國際地位。
林盈達小檔案
林盈達小檔案
舊方法做新題材 效果最差
記者問: 新政府推動五大創新產業計畫,該具備何種思維?
林盈達:台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近年遭受紅色供應鏈威脅,優勢正在流失之中,新政府即將上台,各種建言不斷被提出,包括引導投入生醫、綠能、物聯網、5G、國防、智慧機械等新題材,在舊題材上抵抗紅潮,或與中資妥協投降,讓其投資入股,新政府顯然缺乏足夠幕僚去判斷最佳的策略與做法。
該問的是,如果用現有舊方法去推動新題材,結果會跟過去推新題材失敗的效果不一樣嗎?事實上,第一種,以革新方法去做舊題材的效果,反而最快最好,因為市場已有掌握,這比第二種新方法做新題材好,因為新題材的市場還沒出現,或我們還吃不到,第二種又比第三種以現況的舊方法做舊題材好,最差的就是第四種舊方法做新題材。新政府的政務官如果不察,用舊思維舊官僚體系熱忱地推動新題材,就會得到四種組合中最差的效果,只是放煙火一場。
題材就像戰場,方法就像武器,過去用了無效的武器要改進或拋棄,找到新武器到舊戰場試,成功的才能拿到新戰場去用,拿無效的武器去新戰場鐵死,也不能戰場跟武器都是新的,失敗了都不知道原因是戰場太難或武器太差。
台灣高科技產業過去不乏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特別是資通訊產業,依照成功到失敗的等級,大致上可排列為:半導體製造與設計、關鍵零組件、電腦(桌機、筆電、平板、手機)、網路通訊、四大慘業(面板、太陽能、DRAM、LED)、軟體、生物科技、數位內容等,前四者算是成功多於失敗,後四者算是失敗多於成功。政府過去也都有推動上述產業的大型計畫與政策,把成功跟失敗的案例作歸納分析,就不難分出有用跟失效的方法及其原因,改進或拋棄舊方法,再試新方法,就可能得到成功。
特別是半導體,因為有政府三十年前的積極作為,結合產官學研的人與錢,並引進技術,加上不少運氣,得到許多歐洲先進國家難以取得且令人稱羨的成果,成為今天台灣高科技的國安屏障。如果說政府最好都不要管,讓業界自由發展,這我可不同意,小國的政府更需要引導集中資源,協助建立產業生態,看看韓國政府如何傾國家之力扶植三星與數位內容產業,中國政府如何準備糧草,先收買後殲滅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半導體,也看看台灣不少大老闆們做過多少錯誤決策,造成一代拳王,或奉送整個產業給中國的後果。政府絕對有能力扶植,也能夠保護一個產業,只要有好的方法用在不算太分散的舊題材與新題材上。
問:政府的扶植產業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林:對一個產業要用何種方法扶植是一門正規戰,就像一個人有失眠問題,要先了解問題是經常或偶爾發生、何時發生,目標是要治標、還是治本,接著是要採用物理治療還是吃藥,若是吃藥是吃哪種藥、劑量要多少,投藥是什麼時間點,以及如何評估成效。相對於產業扶植的計畫與政策,那就要先分析現況是零、或有些基礎,接著設定目標,是要成為一軍,還是只做二軍就好,計畫由哪個單位規劃及執行,投入多少資源或政策利多才夠,誰來審查經費分配與政策獎勵資格,以及追蹤成效是否達成一軍或二軍的目標,對每個產業的計畫與政策都要有這套規劃才是正規戰,否則只是混戰一場。過去已經太多方法不對所導致的混戰了,改革這些舊方法才是我們最需要花時間的地方。
目標要當一軍 還是二軍
就我的觀察,產品品牌定位有製造代工(OEM)、設計代工(ODM)、自有品牌(OBM);市場區隔有消費型、企業型、電信機房型;廠商依產品又可分為整機的系統廠、晶片廠、軟體廠;毛利率級距可分為十~三十%、三十~五十%、五十~九十%;軟硬體定位是買硬體送軟體、或買軟體送硬體,以上各項分類都是定位愈後面的愈是一軍,結果我國資通訊產業經過三十年努力,大部份產業、廠商、產品定位高度集中在ODM、系統/晶片、十~三十%、買硬體送軟體,比三軍綽綽有餘,比一軍卻不足,且辛苦很多,只有在某些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我們堪稱一軍,其他都是二軍或三軍,經濟部工業局及技術處可知這些長期困境,並提出長期對策?如果使用現有舊方法投入新題材,頂多只能複製二、三軍的經驗。
下錯藥,比不吃藥自然調節慘,所以計畫與政策的「配方」最重要,這裏配方包括由哪個單位規劃推動、政策租稅利多與補助計畫搭配、人才技術資金的供給、產學研的分工合作、成敗標準等。但錯置與怪異現象到處都是,科技部只管大學研究,加上幾個國家實驗室及科學園區,但不管產業發展,經濟部工業局與技術處掌管產業發展,但不懂技術,這種錯置已長達幾十年,也被多次檢討,但因本位主義,無人有勇氣改變,即使在兩年前科技部由國科會改制而來,也錯失改變機會。
財團法人工研院跟資策會都想辦法「塞」人到主管機關經濟部去「罩」自己的計畫,因為經濟部官員不懂技術,找被管單位派人支援,違反利益迴避原則,如此罩出來每年數百億的法人科專,成效當然是二、三軍。
政府單位又喜歡找研究績效優異的教授去當政務官,一邊認為學問大,官應該可以大,另一邊是想官大後,學問可以更大,然後就兩邊都完蛋,官場無效能,學界損失繼續鑽研的先鋒,是國家雙重損失,新政府應考慮在需要學產界專長的部會成立政策委員會,且對重大議題具有建議權(二分之一門檻)與否決權(三分之二門檻)。
問:請你提出具體改善建議?
林:一位業界一線廠老闆說,他們公司資源的分配原則是五︱三︱二,五成投入現在賺錢的產品線,三成在別人已經賺錢的相關產品,但他們是後進者,兩成放在都沒有人有產品,但他們有機會當第一家的類別。政府資源與注意力也應該這樣分配,不應對新題材投入太多,而輕忽現有重要、但遭受威脅的產業。不論新舊題材,投入資源與審核都應適量與到位,才會有效,以科技創業為例,太多單位在推動、補助太少、審核期太長、標準太模糊等,造成成效不彰。應該做一張審核表,產業別為橫軸,加分項目(軟硬體整合、軟體與服務整合、毛利率五十%以上、品牌導向、企業級設備等)為縱軸,方格內為可加分級距,得分高的就給予研發補助,或給予無擔保免息貸款形式之投資。若投入五十家,最後可能成功二家,那應該統整資源投入五百家,成功二十家,這個計畫才有經濟規模效益。
計畫審查 不要都找教授
目前各項政府計畫審查委員以教授最多,其次是法人代表,業界代表最少,甚至有少數教授經常主審同一類型計畫,造成學閥現象,最後許多法人、學界、業界科專被綁架操控。如果將各項補助核准計畫的題目、期間、金額、主持人公佈,並公開整個領域的初審、複審與主審名單,達到開放資料(Open Data)的效果,這些綁架現象就會大幅減少。
KPI是功勞指標 不是苦勞
政府科技產業最大的整體關鍵效益指標(KPI),應該是某項產業台灣整體能否從三軍變二軍、二軍變一軍、一線廠新增幾家,但我們欠缺這樣的戰略思維。大部份的計畫關鍵效益指標都在呈報協助多少廠商、處理多少廠商需求、舉辦多少會議,或是學界的論文數、專利數等「苦勞指標」,而不是衍生多少新創與上市公司、市占率與毛利率提升多少、降低多少對外權利金付出、標準貢獻數,或者學界的論文被引用數、技轉數、國際評比等「功勞指標」。
總結上述觀察,方法不改革,用力推新題材,只會浪費資源去複製二軍經驗,無法大幅提升、甚或確保台灣整體高科技產業的國際地位,希望新政府把握新上任改革的契機,再造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另一波高峰。
巴菲特的投資智慧
講義雜誌作者David Andrews/林錦慧審定/周玉文譯 | 講義雜誌 – 2015年9月1日 下午2:22
本文摘自《睿智:巴菲特》(高寶國際出版),蒐集了巴菲特數十年來的投資心得,充滿素人的睿智和幽默,值得每一個人銘記在心
思考投資
思考要投資什麼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個人待在房裏靜靜思考。如果這個方法沒有效,其他的方法也不會有什麼用。
投資人的性情
投資成功與否跟智商無關,智商只要超過二十五就夠了。有了普通智力之後,接下來就需要自制力,也就是克制自己的衝動,避免犯下跟別人一樣的投資錯誤。
才能平凡,成果不凡
我們的才能並沒有優於任何人,我對管理的看法也跟投資一樣:要取得不凡的成果,不見得非得做不凡的事才可以。
怎樣擊敗棋王巴比.費雪?
什麼都可以跟他比,就是不要比下棋。我只參加自己有優勢的比賽。
投機與投資
投機無關不道德、不合法或灌水,但是,你買進一堆某種東西,然後希望兩年後有人付更高的價格跟你買,這跟你買進某個東西,然後期待它長期下來可以為你創造收入,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
三十年前我買了一座農場,離這裏不遠,從此就沒去注意它的價格,而是留意它每年的產量。相較於我當初的買價,它的產值是很令人滿意的。
如果股市休市十年,而我們手上持有可口可樂、富國銀行……等公司的股票,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看的是這些公司生產的東西。如果我買下一個麥當勞小攤子,我不會去看它每天值多少錢,而是看它每天生意如何。所以,這就是我喜歡持有的資產類型,真正有產出的資產,然後希望長期下來的報酬可以符合我的期待。
如果你對公司營運真的很懂
如果你對公司營運真的很懂,手中持股就不該超過六家,只要能找出六家很棒的公司,這樣的分散投資就很夠了,一定可以讓你賺到很多錢。我敢保證,如果你再去找第七家來投資,而不是把多餘的錢拿去投資第一家,絕對是大錯特錯。很少人是靠第七個好點子致富的。
巴菲特的第一支股票
我十一歲時買進人生第一支股票,不知道為什麼等這麼久才買,其實我更早之前就躍躍欲試,不過一直到十一歲才有一百二十美元出手買。我買進三股城市服務石油優先股,價位是三十八美元,結果跌到二十七美元─這種事你一定會記得。我姐姐也跟我一起買了三股,因為她受不了眼睜睜看著我發財,她卻沒有。
那時我們會一起走路去上學,股票下跌時,她就不停提醒我,等到漲回四十美元時,我就賣了。我們各自靠三股賺了五美元,後來那支股票漲到兩百美元。現在你明白了,在上學途中和姐妹講你的股票沒有什麼好處。
最重要的問題
買進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會在心中預設一個目標價。我們不會用三十元買進的時候一面想:如果漲到四十元就要賣掉,或是漲到五十、六十、一百元的時候……衡量一家企業的方式,是看它會不會隨著時間賺進愈來愈多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其他問題就不用問了。
巴菲特的加油站
當年我有一萬美元時,拿出兩千美元投資一家辛克萊加油站,最後賠掉了,所以以現在來看,那筆錢的機會成本大概是六十億美元,真是一個超大的錯誤。不過,現在每當波克夏的股價下跌時,我心裏會好過一點,因為這代表我的辛克萊加油站成本也跟著下降了。
泡沫破掉時
景氣好的時候,就像灰姑娘優游在舞會上。她雖然知道午夜一到就會變回南瓜和老鼠,可是舞會實在太好玩,她可以翩翩起舞,身旁的紳士比較帥,飲料上得更勤,而且牆上沒有時鐘。資本主義也是如此,泡沫愈吹愈大時,我們都玩得很開心,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可以在午夜來到之前五分鐘安全退場,但是大家都忘了牆上根本沒有時鐘。
聰明人與槓桿操作
不玩槓桿就不會惹上麻煩,一個聰明人如果搞到破產的地步,一定就是玩槓桿。我總是說:如果你很聰明,那就用不著玩槓桿;如果你很笨,那你根本就不該玩槓桿。
知道自己懂什麼
重點是,要知道自己懂什麼、不懂什麼,如果可以擴展自己懂的領域,那就更好。很顯然,如果你懂很多種行業,會比只懂一些行業更有機會成功。
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擅長的圈子界限在哪裏,然後鎖定在圈子裏發揮─當然圈子愈大愈好。
如果某件事並不在我擅長的圈子範圍內,我就不會跨到那個領域去。我是從二十歲的挪威棋王身上學到這一點。你如果是八十歲,可能會認為自己比他行,但我不這麼想,如果我和他比賽,他肯定把我打個落花流水,大概三步棋就可以讓我舉白旗。
放任自尊心催眠自己相信自己在不擅長的領域也很行,是沒有用的。某個程度上,我可以準確地在我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之間畫出一條線。以蘋果為例,五年前我預見得到現在的發展嗎?沒辦法,但是賈伯斯看到了,他和其他人的腦袋看到了。我以後還是會守著我懂的領域就好。
了解自己的局限
如果我們有什麼強項,那一定是我們很清楚知道哪些是我們能力所及可以做得很好的,哪些又是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
從網際網路賺錢
網際網路形成一股巨大的現象,我知道的就這麼多了,我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從網際網路賺到錢……我沒有嘗試要從網際網路獲利,但我很想了解它對既有的行業會造成什麼傷害。我們的判斷方法比較像是靠「不改變」來賺錢,而不是靠「改變」來賺錢。箭牌口香糖就是「不改變」才吸引我,我不覺得網際網路會傷害到它,這就是我喜歡的公司類型。
要特別提防吹噓
要特別提防那些喜歡吹噓獲利預測及成長預期的公司。做生意很少能夠在平穩無波、毫無意外的環境下運作,獲利也很難一路平穩地成長(那只有券商提供的公開上市說明書才看得到)。至今,查理和我不僅無法知道我們旗下事業明年能賺多少錢,甚至連下一季能賺多少都無法知道。所以那些老愛說自己知道未來的執行長總是令我們心存懷疑,如果他們每次都能達到自己宣稱的獲利目標,我們一定馬上認為其中有鬼。總是保證會「達成目標數字」的經理人,總有一天會忍不住「捏造」數字。
成本意識
在我的公司,我們很重視成本意識,我的榜樣是一個寡婦,她到當地報社要刊登訃聞,報社告訴她登一個字要二十五美分,她要求刊登「老富去世」(Fred Brown died.),接著報社又告訴她,至少要刊登七個字,這位喪偶的婦人回答:「好吧,那就寫『老富去世,售球證』(Fred Brown died, golf clubs for sale)。」
刪減成本
每當我看到有某家企業正在進行刪減成本計畫,我就知道這家公司沒有真正了解成本是什麼。突然心血來潮來一陣刪減是沒有用的。真正優秀的經理人不會一早醒來突然說「今天我要來刪減成本」,就像他不會一早醒來才決定練習呼吸一樣。
從不回頭看
我們從不回頭看,我們只是認為,前方要看的東西那麼多,老想著過去做了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又不能改變什麼。人生只能一路往前看。
叛逆童年
我小時候真的很反叛。有些老師預言我將來一定沒出息。我的操行被記的缺點次數是破紀錄新高,但我爸從不放棄我,我媽也沒有。他們都沒有放棄我,能夠擁有相信自己的父母是很棒的事。
泰德.威廉斯
泰德.威廉斯在著作《擊球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itting)中說:「對打擊者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等待『對』的球。」這也是我的投資哲學,等待對的球、等待對的交易出現,一定會等到的。這就是投資的關鍵。
註: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美國棒球名人堂選手,一生都效力於波士頓紅襪隊,曾獲得兩次美聯MVP,六次打擊王,兩次三冠王。 資安隱憂!台灣人易點選惡意程式 名列全球第3
風傳媒作者郭佩凌 | 風傳媒 – 2016年3月9日 下午11:02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發達,當中所潛藏的資安問題也逐漸升高。資安大廠趨勢科技今天發布2015年資訊安全總評年度報告,當中詳細剖析了重大資料外洩、漏洞與地下網路活動,發現台灣與澳洲點選惡意程式連結數量,並列全球第3名,此事為台灣資安問題再添上一筆。
2015年最嚴重的資安問題是網路勒索與網路攻擊,據趨勢科技的報告指出,許多知名機構包括偷情網站Ashley Madison、義大利駭客公司Hacking Team、美國人事管理局(OPM)以及美國醫療保險公司偉彭(Anthem),都發生了嚴重的資料外洩事件,導致數百萬或數千萬的員工和客戶資料外流。
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境內發生的資料外洩事件當中,有41%是因為裝置遺失所造成,其次是惡意程式和駭客入侵。
另外,報告也發現,台灣與澳洲各有4%的使用者曾點選惡意程式連結,並列全球第3名,排名在美國34%、日本20%之後。
對此,趨勢科技技術長吉內斯(Raimund Genes)根據2015年觀察數據,表示傳統的資料和資產保護方法已捉襟見肘,「必須重新檢討、評估如何能維持最高的企業及個人安全等級」;並認為企業的資安策略必須為 2016 年可能規模更大的襲擊預做準備,如此,也有助於資安產業做更有效預測及因應駭客的行動。
資訊安全總評年度報告重點節錄:
*Pawn Storm 和零時差漏洞:2015 年出現了 100 多個零時差漏洞,此外,存在已久的 Pawn Storm 網路間諜行動也利用了多個零時差漏洞來攻擊各種重要機構,當中包括:美國國防機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會員國的軍事單位,以及全球多個國家的外交部。
*深層網路(Deep Web)和地下市場:2015 年,網路犯罪市場開始滲透到深層網路。不同地區的地下市場也反映出當地文化的特色,因地制宜地提供了當地最賺錢的商品。
*智慧科技噩夢:連網裝置攻擊在2015年加速發展,突顯出這類裝置的弱點。
*漏洞攻擊套件之王Angler:Angler是2015年駭客使用最廣的漏洞攻擊套件,占所有漏洞攻擊套件的57.3%。日本、美國和澳洲是遭到該套件攻擊最嚴重的地區。
*挾持資料進行勒索:加密勒索軟體在 2015 年大幅成長,已占所有勒索軟體的 83%。其中,Cryptowall 是駭客最常用的勒索軟體變種,主要透過電子郵件或惡意下載進入使用者的電腦。
*破獲 DRIDEX 殭屍網路:惡名昭彰的 DRIDEX 殭屍網路遭到破獲以及相關人員遭到逮捕,使得該殭屍網路在美國境內的偵測數量大幅減少。不過,它隨後又死灰復燃,因為歹徒將其幕後操縱(C&C)基礎架構移轉到某個防彈主機代管服務上,使得該網路幾乎不可能根除。
法規扼殺創新 台灣電商十年內恐遭殲滅
民報作者文/電商兄弟會 | 民報 – 2016年4月9日 下午4:00
相關內容
法規扼殺創新 台灣電商十年內恐遭殲滅觀賞相片
法規扼殺創新 台灣電商十年內恐遭殲滅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3月9日出席「2016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大會暨產業論壇」時,坦言應從「對於電子商務和網路事業,應從戰略及人才兩方面著手鬆綁法規,在一定範圍及時間內規劃新創服務的實驗機制,先讓業者跑一小段,如此不但能維持金融秩序的穩定,也讓產業不會失去市場的先機。」然而,就當前法規及機關執法態度,政府如果沒有積極作為,外國電商恐將在十年內殲滅台灣電商。
導流成本高 台商吃不消
筆者兩週前投書「台灣電商的瓶頸與願景」第六段言明「…當國外電商已成巨人時,台灣電商業者勢必組成策略聯盟,以免被陸續殲滅。台灣電商業者近期極度仰賴Facebook和Line網路使用者的流量挹注,花費大把現金置入廣告,但須試消費能力決定是否能獲得發票供消費憑證,徒增業者巨額成本,台灣政府卻課不到這些外商相當的稅金;無啻於錢進國外債留台灣。…」;知名電商揪好賣網站創辦人卓星在,就以母公司86小舖為例,從臉書導流拿到一張訂單,平均客單價花790元,而每用戶取得成本 (Cost per Acquisition ;CPA)約 200元。台灣的品牌電商逐漸發現,花許多成本在導流,但真正賺錢的卻是這些國際社群平台。卓星在開玩笑說,台灣許多品牌電商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都是Facebook、LINE的子公司,因為錢都上繳給這些國外企業。
上述情況只是冰山一角,日後Facebook和Line倘若陸續調高服務費用,台灣電商除了要面臨薄利廝殺,高昂的導流成本彷彿喉頭被掐住,不出十年恐怕全數斃命。
從揪好賣自身案例談起,卓星在於86小舖案例中看到「台灣電商須自立自強」的迫切性,整合百大電商響應「消費者分潤」制度快速吸納消費大眾,共同力抗Facebook和Line的高昂導流費。
揪好賣緣起不是傳直銷,然分潤涉及多層次,屢遭主管機關發文警告
無論是想購物或想開店,揪好賣替消費者把關嚴選百大品牌,把上架、物流和金流全部建置完成並免費提供網站使用者運用,讓消費者可以直接變身成微商主人,共同參與貨品供應商的回饋金。只要完成每月消費達一千元的門檻,揪好賣就將前述回饋金以「分潤」方式五五拆帳,讓介紹人與下線多代分享利潤。就是最後一段的「分潤」制度,涉入多層次組織分享,屢遭公平會關切。
然而,綜觀多層次傳銷管理法第三條至五條、第十三條、第十八條及第二十條,分別對於多層次傳銷、事業及傳銷商之定義,歸納了以下數個要件:
一、透過傳銷商介紹他人參加
二、建立多層級組織以推廣、銷售商品或服務
三、介紹他人參加
四、因被介紹之人為推廣,銷售或服務或介紹他人參加,而獲得經濟利益。
五、與傳銷商應以書面契約締結
六、傳銷商之收入來源應以合理市價推廣、銷售商品或服務為主,不得以介紹他人參加為主要收入來源。
七、不得要求繳納不當費用或使其囤貨或負擔顯失公平之義務
八、自訂約日起卅日內之退貨申請。
以揪好賣此「僅提供交易平台,非商品製造商」、「採網路營運,非實體經營」、「未收取入會費、不產生囤貨」的創新交易模式,僅因上述八項要件符合了第二項「多層級組織分潤」,即屢遭公平會發函要求說明,並告知倘若未完成其他幾項要件完成傳銷業申報,恐將面臨巨額罰鍰。
工業時代的法規要求電商配合 台灣產業恐將陷入停滯不前
要求電商平台提供供應商產品明細和消費者書面入會契約,甚至還有卅日退貨申請,豈不是強人所難嗎?
揪好賣面臨主管機關糾正,甚至扣上「揪好賣以組織分潤方式吸納消費大眾,恐將對其他營利事業造成損傷」的大帽子,而今只能認栽改變分潤制度並期盼免受重罰。
公平交易委員會身為競爭法主管機關,應深知自由與效能競爭對於市場良性發展之有利及必要性。昔日更擔負替各產業主關機關解除法規及行政措施不當管制之重責,今日遇到自身所主管的唯一產業- 多層次傳銷,竟執著在對產業無益的管制措施,難謂無愧於競爭政策主關機關之職掌,實在很難不令人扼腕浩嘆!
法令是要扼殺產業發展 還是鼓勵企業創新?
台科大資管系特聘教授盧希鵬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大膽說:「愈守法,台灣的經濟愈停滯!」以及「沒有踩在法律線上的創新不叫創新!」廿年前工業時代制定的法律,卻硬要叫飆網時代的民眾遵守;盧教授甚至開玩笑說「一個新點子要看創不創新,就看他有沒有違法。」是故,台灣的主管機關若一直覺得違法的東西不能做,那麼整體的經濟產業就會被落伍的法令一直綁在工業時代無法升級。
如果主管機關眼中看到的只有條文、只有風險;而不是實務、不是發展,台灣產業生態未來只是死水一攤,沒有活路。
而今,與電商息息相關的金流支付系統,更面臨了「專利生存戰」的考驗。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台灣本地公司擁有金融專利數量遠落後於國際企業,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企業為喬美國際網路公司,共通過與電子商務相關的 47 件專利申請;第二為國泰世華銀行,僅 12 件,並以驗證技術為主;第三名為中國信託也僅 4 件,專利包含交易方法、一次性密碼等;其餘則有永豐銀行的線上資金融通管理方法、遠東商銀的線上貸款額度核定、玉山銀行的網路建立收款機制等,也申請了專利。此外,中國電商阿里巴巴截至今年一月為止,已經向台灣申請646項專利,其中就有227件與金融專利有關。
綜上所述,台灣現行法令如果再不鬆綁、主管機關的思維如果再不進化,屆時台灣產業不但任人宰割,還得繳交鉅額權利金苟延殘喘。
電商產業的心聲與危機,即將上任的新科總統蔡英文,您聽到了嗎?阿喜暖暖包護胸 凍凍奶速升級
中時電子報作者楊宗翰╱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月25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楊宗翰╱台北報導】
阿喜24日不畏霸王寒流,早上6點赴大賣場拍廣告,她穿2條褲、戴毛帽、圍巾和大外套包緊緊,直喊:「想回被窩取暖。」她全身藏12個暖暖包抗寒,導演說她「寒流來連罩杯都升級」,原來她連胸口都貼暖暖包,以免變「奶凍」。
廣告呈現的季節是夏天,開工後她只能穿短袖T恤上陣,昨是她29歲生日,看到大家穿羽絨外套,哀嚎:「為什麼霸王寒流要挑我生日的時候來!」還好廠商貼心送粉紅香檳和蛋糕為她慶生,讓她又說:「這是最頂級的拍片待遇,邊工作邊喝香檳,剛好可以借酒暖身。」
她一收工就趕回基隆,因奶奶提早在家辦尾牙,和家人一起吃割包和春捲。她是家中大姊,奶奶不捨她出嫁,常說:「二妹快生孩子、小妹快結婚,妳要努力工作賺錢,先不要結婚。」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職場達人-獵豹移動資深總監 吳俊達擁抱變化 打下行動變現江山
中時電子報作者賴昭男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2月6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賴昭男】
在台灣多數資工人還對app如何賺錢感到納悶時,這位在台灣從事15年資安領域的工程師,毅然離開原本安穩的工作、轉進陌生領域,來到北京科技圈走闖,成功帶領新東家寫下行動營收連11季翻倍成長的亮眼紀錄,他是獵豹移動資深總監吳俊達。
相關營收連11季倍增
提及2013年進入中國大陸知名軟體開發商獵豹移動的經過,吳俊達回憶,當初是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主動找他,而他也覺得自己的事業想要突破,希望有些空間,加入一家新創(Startup)公司,在職涯上尋求不一樣的事,「在資安領域工作15年了,該換個工作吧!」
吳俊達說,當時獵豹的前身金山網絡正要朝向國際化發展,相對於過去穩定工作下,大家堅守崗位、各司其職,在一個成長快速的新創公司工作,能給他更大的平台。於是他接受傅盛的安排,計畫從資安領域轉進研發公司旗下清理工具Clean Master。
沒想到進入獵豹之後,吳俊達實際從事的業務,不僅不再與資安領域相關,甚至不再是技術面的工作。吳俊達首先進行研發Clean Master的工作,後來他再進入商業部門,負責「行動商業變現」。對於畢業後一直從事資安領域的他,「轉行」是一大挑戰。
吳俊達說,當時進入獵豹,就抱持著接受挑戰的心態,已做好心理準備。幸運的是,獵豹移動給這名新手足夠的信任與空間,「相對於其他公司,獵豹會給你一點資源,有耐心讓你去try(嘗試)」。吳俊達透露,「除了剛進來時被指定要做Clean Master,其他所有的業務,都是我主動要求去做的。」
之所以進入商業部門,吳俊達說,待過技術部門及產品部門後,他開始對產品如何營利產生興趣。畢竟商業公司不是慈善事業,而他堅信「行動聯網(Mobile Internet)」一定可以賺錢;既然獵豹的產品免費,就必須靠廣告賺錢。然而怎麼賺?如何吸引廣告主?又不會讓用戶反感?
吳俊達說,廣告做得太過,會導致用戶流失;做得不夠,又無法吸引廣告主。過去在產品部門的經驗告訴他,商業變現關鍵在於注重用戶體驗。要吸引用戶點擊,又不讓用戶感到反感,確保廣告收益。而他的法寶是,將廣告轉化為一種對用戶有用的資訊。
廣告要讓用戶想點擊
吳俊達說明,如果一個廣告位一天出現30次,都是下載應用類的廣告,但數據顯示,用戶實際下載量有限,那麼這類廣告的變現效果肯定不彰。如果出現的廣告是麥當勞、星巴克或者101百貨的品牌優惠訊息,就符合用戶的需求,從而確保點擊率,自然吸引廣告主下單。
如今吳俊達在「行動變現」領域闖出一片天,回想在北京的工作經歷,其實起初也面臨許多「文化衝擊」。他說,過去台灣人都會認為,大陸人的東西比較粗糙,做工沒那麼細;但他來到獵豹之後卻感覺,獵豹注重細節的程度,遠超過台灣的軟體公司,讓他倍感震撼。
比較兩岸工作經驗,吳俊達指出,台灣職場較注重系統化思維,而在大陸,只要把簡單的一個點做好就好,並且要做到極致。他舉例,在台灣研發一款軟體,新增1門系統語言,往往需要綜合許多因素、討論兩三個月;然而,他在獵豹時,就要求app團隊,在3天內生出17門語言。
從台灣公司進入大陸公司,吳俊達感受到兩岸差異,但他並不認為台灣已無揮灑的空間。他認為,每間公司都有一定離職率,人才流動對台灣是好事;獵豹聘用台灣人,也替台灣培養不少人才。從完全不懂app如何賺錢,到成為「行動變現」達人,吳俊達就是最佳例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