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想要增進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嗎?

於是你用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去搜尋相關資訊

不過我建議,如果你的想法是要讓自已的英文能力增強

更進一步,甚至可以跟外國人談話交友

若你有想要學會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的心

不訪看看以下我用心所寫的這篇文

 

 

 

大陸流行語 快速入侵英語新詞
-A
+A
中時電子報作者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5月1日 上午5:50
旺報【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大陸29日發布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近20年來,由於大量的外語「湧入」與濫用,導致「漢語的純潔」被破壞,但漢語也正快速「入侵」外語。觀察近20年來的英語新詞,「中文借用詞」的數量名列前茅,占了5%至20%的比例。
由湖北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這項《報告》指出,例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大陸流行網路詞彙,已被收錄在美國線上俚語辭典Urban Dictionary;「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no can no BB」(不行就別亂噴)也被納入。流傳時間比較久的gelivable(給力)「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都能在
BBC節目介紹土豪
據《新快報》報導,此前,Dama(大媽)一詞在2013年登上《華爾街日報》,還被稱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一支生力軍」;同年11月,BBC更專門為Tuhao(土豪)一詞製作了一檔節目,介紹詞源、詞義以及風靡一時的原因。《報告》指出,說不定像是Tuhao、Dama等網路新詞,未來都有可能被收進《牛津英語詞典》。
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的報告也指出,觀察近20年來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的英語新詞,發現「中文借用詞」的數量名列前茅,占了5%至20%的比例,數量超過其他語言。
漢語國際地位提高
該單位分析,漢語溶入其他語言,主要通過音譯、意譯、音義合譯等方式。在所有的語言中,漢語溶入英語的比例最高。
《報告》認為,漢語溶入英語比例最高的主因,並非英語開放度高、包容性強,而是漢語國際地位提高、中國文化國際化才是關鍵因素;孔子學院在海外華文教學方面也功不可沒。
雖然大陸許多網路流行詞被收入美國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線上辭典,但《報告》指出,漢語熱潮「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熱,中式英語也沒有預料中那麼潮」。目前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未及1.5億人,且在2015年難達到2億人。此外,外國人對漢語的熱情尚顯不足,日語很可能還是最受歡迎的第二外語,且漢語也難超過法語或西班牙語。線上學習──令企業瘋狂的新兆元金礦
財訊雙週刊作者文/馬自明、朱致宜 | 財訊雙週刊 – 2014年9月12日 上午10:12
相關內容
線上學習──令企業瘋狂的新兆元金礦觀賞相片
線上學習──令企業瘋狂的新兆元金礦
翻轉教育革命正式開打!
不只是鄭崇華、郭台銘、林百里、林憲銘等各路科技大老,都紛紛投入翻轉教育的大潮流,甚至在中國、美國也都是各大企業競相投入的新產業,這些全球電子大咖們,都準備投入挖掘價值近兆元的新金礦!
有一項產業,全球市場規模約新台幣7000億元,平均每年成長7%,其中亞洲市場每年還以17%的速度高速成長,光是台灣,在2013年的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年成長率就高達5成以上,爆發性遠勝多數前景不明、發展停滯的科技產業-這項產業,就是數位學習,也就是眾人口中的「翻轉教育」。
台灣台面上的科技大老,無論是台達電的鄭崇華、緯創林憲銘,還是鴻海郭台銘,以及廣達林百里,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到數位學習的龐大商機,爭先恐後地投入這股旋風般捲起的趨勢當中,他們或投資、或和政府合作,為的就是挖掘這價值數千億元商機的金礦。
鄭崇華從台達電退休後,把數位學習視為他退休後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繼續深耕的目標,而林憲銘布局軟體多年,近來異軍突起,在數位學習大有斬獲,不但順利取得台北市和高雄市政府的合作,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爆發性不輸科技業 美中大企業 也瘋線上學習
至於郭台銘和林百里,他們從民主政治鬥嘴鬥到機器人,兩人看法總是相左,惟獨在數位學習看法一致。林百里喊出要以翻轉教育展開「教育的寧靜革命」;郭台銘也一樣表示,線上教育是未來重要潮流之一,他們已和許多國家教育部討論合作無紙化教學,而事實上,鴻海已經投資中國一零一在線教育,進攻中國數位學習市場。
瘋數位學習的,不只是台灣的科技大老們,在美國、在中國,數位學習的創業或投資,都已蔚為風潮。「最鮮明的案例,是今年2月Google(谷歌)創投以4000萬美元投資教育分析軟體公司Renaissance(文藝復興),」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李進寶指出,外界估計這家公司價值10億美元,結果事隔不到1個月,私募股權公司就以11億美元收購這家公司。李進寶表示,文藝復興總員工數不過300多人,卻能以高價被收購,可見大公司們都看準數位學習的未來潛力。
不讓美國谷歌專美於前,中國網路三巨頭,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以及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全都開始進軍數位學習,連小米總裁雷軍都來軋一角。例如雷軍擁有的YY語音,就已成立線上教育事業部,雷軍並對外表示,未來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在數位學習上。
Tutor ABC紅到中國 馬雲拉創投 投資一億美元
即將把阿里巴巴推到美國上市的馬雲,亦動作頻頻,他除了有「淘寶同學」,讓老師可以上網分享影片之外,近來最知名的投資就是和淡馬錫以及啟明創投,參與台灣英語真人互動教學公司麥奇數位(Tutor ABC)B輪投資,總金額高達1億美元,震驚網路創業界。
公司位在台北市羅斯福路的麥奇數位,董事長楊正大從台中發跡,27歲即創辦傳統的英語補習班,在○三年因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襲台,實體補習班受到重創,他順勢轉進線上英語真人教學,在獲得投資資金後,在中國另成立VIPABC品牌,聘請前籃球明星姚明當代言人,知名度大開。
楊正大早在○八年金融海嘯後就喊著進軍中國,創立麥奇數位以來,他大多時間也都常駐上海。果然,他搭上中國追捧線上教育創業公司的這班順風車,成為台灣公司進軍中國線上教育市場的樣板。
中國證券公司申銀萬國,最近便發表一份洋洋灑灑、37頁的線上教育產業報告。這份報告從1000年前的中國私塾,談到數位學習對中國教育的改變,報告中並指出,以數位學習年支出每年成長20至30%預測,推估2016至2018年時,數位學習的市場規模,可以達到人民幣1484億元(約新台幣7123億元),商機巨大。
全通出奇招 免費送硬體 東軟搭橋梁 中美教育對接
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並分析,傳統線下、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模式成熟,此類成功中國企業大多在美上市,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其次則是透過學校機構,再到一般學生(B to B to C)的新興企業,則大多在中國上市,如全通教育、立思辰、方直科技;至於純粹線上教育公司,則還在創業融資的階段。換句話說,數位學習孕育著許多具潛力的新創公司。
全通教育、立思辰、科大訊飛等,就是中國數位學習新創企業的代表。它們在上市前,常出現質疑的聲浪,不過在上市後,股價通常表現不俗。如背後有中國移動撐腰、提供學校師生互動、服務校務系統平台的全通教育,上市股價不過36港元,但自今年5月下旬除權息以來,如今股價已逼近100港元大關,翻漲接近2倍,成為中國線上教育新創公司的領頭羊。
「全通教育連1台1萬多元人民幣的雷射印表機,都可以免費送給學校,和學校關係綁得非常緊密,」台灣英語教學網站VoiceTube創辦人詹益維與全通教育接觸交流過,並曾親自拜訪過全通教育,他對全通創新、大膽的商業作風,相當驚訝。
詹益維指出,全通教育先從免費送學校硬體設備,從硬體介入,再為學校打造校務系統,學生從上校車、進校門、到餐廳、回宿舍,都使用全通教育提供的一張類似悠遊卡的卡片。「然後,全通再把學生出缺席、考試成績等分析資料,寄送給家長,收取月費,家長為了解孩子在學校上課的狀況,很樂意掏錢,」詹益維表示。
除全通之外,中國第一家軟體上市公司東軟集團,看到數位學習商機,也和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市的ePals合資成立「睿道易博」公司,中、美兩地公司合作專攻線上教育。睿道易博總經理竇永平表示,外國公司看好的是中國的市場商機,因為中國現在基礎教育(俗稱K12)的學生超過一億人,市場量體很驚人,而他們則借重海外的技術和資源,讓中美兩地的師生有機會完成跨國對接。
「如果要談到K12階段的國際教育,我們是第一人,」竇永平語帶驕傲地說。他指出,K12是中國線上教育最難切入的一環,因為從小學到高中,中國政府不允許外國人投資辦學,有特殊性,因此就教育市場來說,推動K12學童與國際教材接軌,對中國家長很有吸引力。
竇永平指出,中國許多教育平面媒體,都開始往線上這個方向跑。他表示,除了大公司之外,像硬體設備公司自己來做教育應用,軟體公司也會推出教育專用版本。其他更多的是小型網路公司,走「摩課」(MOOC音譯,即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路線的、專門做教材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但沒有人知道正確的模式是什麼,大家都是這樣一邊摸石頭一邊過河,」他表示。反課綱之火為何瞬間延燒?
精華簡文反課綱之火為何瞬間延燒?
圖片來源:黃明堂
瀏覽數
7111
分享

留言
反課綱之火為何瞬間延燒?
作者:李明軒,程晏鈴 2015-08-04 天下雜誌578期
調整字體尺寸
慢火悶燒近兩年的課綱事件,為何在七月底爆發大規模學生運動?是什麼點燃了他們的憤怒,並快速延燒?箇中原因,恐怕不是一個高職生的「死諫」效應這麼簡單。

新課綱爭議下,教育部前門成為社會運動的對立場,也可能是另一次撕裂台灣社會的暴風圈。

七月三十日凌晨一點半,「大家跟我來,我們要衝進教育部!」反課綱運動召集人一喊,學生蜂擁而上,突破教育部圍牆上雙重的拒馬,揭開了台灣最深層的衝突。

一位持續關注佔領運動發展的社會學者觀察,不同於傳統學運的戰略明確、戰術靈活,團隊默契純熟,教育部廣場的氛圍其實是害怕、更多的是憤怒,「如何避免進一步激化,非常重要。」

害怕,是因為這群還在上公民課程的學子,突然成為操作高難度「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實踐者,幾天來,頻頻更替的佔領目標,說明運動本身的隨機任意與不可測。

憤怒,部份是因為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林冠華自殺身亡。七月三十日後,學生佔領行動升級,直接了當是要實踐伙伴的遺志。

遠因:兩個史觀的衝突

慢火悶燒近兩年的課綱事件,爭議核心是台灣在「史觀」上的定位,隨不同執政黨,不同調。

撇開表面爭議,如歷史課綱調整比例,以及過程是否合理等,雙方不願明講、但內心執著更多的是──歷史課本如何解讀過去的台灣。

當「大中國史觀」碰上「台灣史觀」,教育下一代的歷史課綱就成為決定意識型態怎麼走的勝負戰場。

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成員、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就指出,好的歷史課本,應先讓孩子學習周邊的事物記憶,再延伸到更大、更遠的內容,歷史詮釋應以台灣經驗為主體。


但代表主張課綱微調立場的檢核小組成員、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認為,今天的課綱微調,只是回到一個端點,「就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如果教育部編出一套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課綱,從法律體系來講,也是無效的,這裡根本沒有妥協的空間嘛,」謝大寧表示。

如果溯及既往,台灣歷史如何解讀的爭議,更早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就已經出現。「簡單說,一方想要維持中國道統傳下來的過去,另一方則是想推翻不認帳,」一位幾度在教育部廣場陪伴學生的學者場邊論戰說。衝突的火源是國家認同歧異,但情勢演變至此,也是教育部始料未及。

近因:無效溝通 助長憤怒

高中生反課綱的抗爭,從五月一日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演講開始,不到半年時間,卻演變出學生違法夜闖教育部的抗爭,為什麼?因為過程中的溝通無效,導致擦槍走火。

不論是六月的課綱座談會、直播節目「內閣踹共」,又或大大小小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長吳思華與教育部的論述總是一致:「我們願意跟學生和平理性地溝通、對話。」但努力說了上百次的溝通與對話,又是哪裡出了問題?

「教育部說有十足誠意和學生對談,但學生還未見到部長本人。我們拒絕私下協商後,卻被批評不願溝通!」北高聯七月二十六日的聲明稿開宗明義地寫著。

對抗爭的高中生來說,教育部透過媒體發布消息,跟媒體溝通,卻忽略學生訴求。

直到七月二十八日,教育部發出一紙公文,說明將以抽籤方式選出二十位代表與教育部長吳思華溝通,「他抽籤的代表性在哪裡,為什麼對談的人是由教育部決定?」政大附中學生鍾欣庭認為,遊戲規則由上而下地制定,不夠公開透明。

教育部認為,在課綱爭議上已經舉辦多次座談會,已經收集學生意見。然而,學生依然躁動。

「這很像是你單方面要學生聽你的話,」剛從研究所畢業的王小姐,看到宜蘭高中課綱座談會教育部發的資料,資料上分別列出新舊課綱的十七項爭議,並列出多元觀點,多元觀點下方直接列舉正反意見。

王小姐觀察,許多正方意見僅以「呈現史實」帶過,「這哪有多元?」她感到困惑。

曾任職教育部高教司、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系主任孫志麟指出,六月教育部臨時取消座談,改用線上直播回應課綱訴求的事情當例子,「回到最根本,沒有尊重學生,你一廂情願認為對的政策,學生可能不領情,」孫志麟直言。

但教育部國教署也有話說,組長李秀鳳激動向《天下》記者說,溝通應是和平、理性並持續對話,「不是你耳朵關起來,不放下堅持的點,為什麼一定要部長出來對話才是對話?」

僵局:雞同鴨講 爭議難解

仔細檢視教育部與抗爭學生的論述,發現教育部並沒有針對學生的訴求,做出相應的回應或反駁。

教育部對於課綱爭議的回答從一而終――新舊課綱並行以免獨尊特定史觀、新舊版教科書爭議部份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啟動課綱檢討程序、推動大家一起寫教材。

但學生要的更多,不是新舊課綱並陳,以解決課綱爭議,而是撤回新課綱,以較有彈性與原則性的「柔性課綱」為主。

新竹實驗中學歷史老師徐万晴分析,九五暫綱與九八課綱並沒有硬性規定教科書的寫法,要求歷史核心能力,比較不像一○一年課綱與一○四年新課綱,強調特定歷史事件。

她進一步舉例,九五暫綱的思想史教學有時代架構,但目前的課綱與新課綱,打散了原有的時代架構,「學生只能死背這個地方發生什麼事情,」她顯得無奈。

但教育部仍停留在回應新舊課綱並行、爭議不列入命題,以及內容十七項爭議的框架內,對於歷史核心能力養成並沒有相關回應。

當學生抗爭論述主體已從新舊課綱爭議退出,轉向追求培養歷史核心能力的柔性課綱,教育部還在列舉新舊課綱的差異,無異於讓自己一直以來所說的「願意跟學生面對面溝通、傾聽」,顯得對不上溝通的頻道。

過去戒嚴時期,鄭南榕自焚以追求言論自由,如今在這麼民主自由的台灣,為什麼高中生需要激烈地以違法行動表達抗議?

一位九○後的台大畢業生說,上一代沒有民主,所以抗爭;這一代從小就出生於民主社會,所以害怕有一天會失去民主。他們很在乎透明、公開、參與的協商式對話,而不是上對下地回應與說服。

未來:別想著一次解決問題

新課綱風暴雖然是再一次可能撕裂台灣社會的危機,但並非無解。從政界到學界的「當事人」有沒有足夠的對應智慧,才是關鍵。

解方,最直接的來源是當前政治人物的態度,也就是藍綠陣營的領導人究竟是順從簡單的民粹,提供即興的解釋,結果造成片面強化、煽動情緒,還是真正從台灣的整體思考,提升人民認識問題的能力,化解問題。

五月在陸委會等單位舉辦的一場兩岸關係研討會中,也發生年輕人直問到底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的火爆言論。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客座教授卜道維(David Brown)打破僵局說,「我知道年輕人的觀點跟上一代不一樣,有理想更是好事,不過,兩岸問題本來就沒有解藥,沒有一次性解決這回事。」

他接下來的話,更讓在場「大人」難堪。「在這個問題上,政治人物需要教育人民,兩岸問題需要的是管理,而不是一次性解決的解方。」

課綱爭議亦然。問題不在有沒有一次性解決的可能性,而是如何管理、減少磨擦,促進雙方的了解。

其中挑戰在於,學界是否能拉高企圖,擺脫目前的對立心態,以超越威權主義、個人主義的盲點,提供更有整合性、社群觀的視角,思考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以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大師、加拿大學者泰勒(Charles Taylor)為例,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桂指出,泰勒提出應該在普遍和特殊之間找平衡,一方面集體懷抱美好的生活概念建構社會,同時不歧視保持不同觀點的人,包容加拿大英語區、法語區的共同生存的矛盾。「他的理論未必好懂,但從他所處的環境思考,卻不難理解,」張茂桂說。

以社會良心自詡的台灣學者,也應跳出統獨盲點,挑戰自我,回頭審視課綱微調所呈現的各種爭端,替脆弱的社會找到能促進融合的出路。

關鍵字: 新課綱 反課綱 學生運動 公民不服從 史觀 教科書 教育部 吳思華 教育政策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9851#sthash.cmNA3lO3.dpu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竹南美語補習班推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好康便宜都在這 的頭像
    好康便宜都在這

    歡迎光臨好康便宜通通都在這的網站

    好康便宜都在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